欢迎进入——成才云教育
成才云教育 > 自学考试 > 自考复习 >正文

贵州自考马原概论知识点2

2021-03-06 16:40:08   来源:成才云教育 作者:成才云教育

   贵州自考马原概论知识点2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可以通过关注贵州成才云教育来了解更多资讯

  

  贵州成才云教育官网:www.edu0851.com/

  

题库小程序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刷历年自考真题】

相关推荐

贵州成才云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9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7001155号-2      投诉电话: 4000017667